設 為一個 群,並設
為群元素的集合,使得 單位元
。與
關聯的凱萊圖被定義為 有向圖,其頂點與每個群元素關聯,且有有向邊
,每當
時。凱萊圖可能取決於生成集的選擇,並且是 連通的 當且僅當
生成
(即,集合
是
的 群生成元)。
需要注意的是,術語“凱萊圖”也用於 被隱式地理解為群的生成元集合時,在這種情況下,圖總是連通的(但通常,仍然取決於生成元的選擇)。群
的這種凱萊圖可以使用 Wolfram 語言 計算,使用CayleyGraph[G],其中使用的生成元是那些由以下命令返回的生成元GroupGenerators[G]。
更復雜的是,適當有向凱萊圖的無向版本也被稱為凱萊圖。
特定生成元集合的 交錯群 的無向凱萊圖有時被稱為 交錯群圖。迴圈群
的凱萊圖是 圈圖
,而 二面體群
的凱萊圖是 稜柱圖
。其他屬於凱萊圖的圖類包括 迴圈圖(如果需要生成集則連通;如果不要求則可能不連通)、立方體連線環、漢明圖 和 超立方體圖。
有向圖凱萊圖的每個節點的 邊重數 相同。(有向或無向)凱萊圖始終是 頂點傳遞圖,但反之不一定成立。然而,在小型 頂點傳遞圖 中,很大一部分是凱萊圖(McKay 和 Royle 1990)。
Royle 維護了一個非必要連通的頂點傳遞圖列表,其中包含頂點數最多為 31 的凱萊圖或非凱萊圖的指定,儘管對於 27、28 和 30 個頂點的值尚未經過獨立驗證(儘管群中的錯誤只會影響圖,如果以某種方式遺漏了最小傳遞群,因此不太可能出現錯誤)。頂點數為 , 2, ... 的非必要連通凱萊圖的數量分別為 1, 2, 2, 4, 3, 8, 4, 14, 9, 20, 8, 74, ... (OEIS A185959;McKay 和 Royle 1990,McKay 和 Praeger 1994),以及存在非凱萊頂點傳遞圖的頂點數分別為 10, 15, 16, 18, 20, 24, 26, 28, 30, ....
最小的頂點傳遞非凱萊圖是 彼得森圖 (McKay 和 Praeger 1994),而最小的非連通頂點傳遞非凱萊圖是兩個
的副本。
凱萊圖可以透過從生成元排列集合 (不包括單位排列)開始生成,並相互排列元素直到不再有新的排列產生。這會產生一個在元素排列下閉合的集合
。如果對於某些
,
成立,則連線每對排列
與一條邊,然後得到一個凱萊圖。
唯一可以給出平面凱萊圖的群恰好是 、
、
、
、
和
,正如 Maschke (1896) 所證明的那樣。
下表列出了一些由少量小排列生成的凱萊圖的無向版本。
| 圖 | 生成元 |
| 16-胞 圖 | |
| 迴圈圖 | |
| 完全二分圖 | |
| 完全圖 | |
| 立方圖 | |
| 立方對稱圖 | |
| 立方對稱圖 | |
| 立方頂點傳遞圖 Ct19 | |
| 立方頂點傳遞圖 Ct23 | |
| 立方頂點傳遞圖 Ct28 | |
| 立方頂點傳遞圖 Ct37 | |
| 立方頂點傳遞圖 Ct38 | |
| 立方頂點傳遞圖 Ct41 | |
| 立方頂點傳遞圖 Ct42 | |
| 立方八面體圖 | |
| 5-圈圖 | |
| 6-圈圖 | |
| 8-圈圖 | |
| 10-圈圖 | |
| 12-圈圖 | |
| 富蘭克林圖 | |
| 大斜方立方八面體圖 | |
| 二十面體圖 | |
| 4-莫比烏斯梯子 | |
| 八面體圖 | |
| 帕普斯圖 | |
| 2-路徑圖 | |
| 五胞體 圖 | |
| 5-稜柱圖 | |
| 6-稜柱圖 | |
| 小斜方二十面十二面體圖 | |
| 小斜方立方八面體圖 | |
| 扭稜立方圖 | |
| 正方形 反稜柱圖 | |
| 正方圖 | |
| 超立方體圖 | |
| 四面體圖 | |
| 三角形圖 | |
| 三角 稜柱圖 | |
| 截角立方體圖 | |
| 截角十二面體圖 | |
| 截角二十面體圖 | |
| 截角八面體圖 | |
| 截角四面體圖 | |
| 效用圖 | |
例如,二面體群 是一個 14 個元素的 置換群,它可以由分別對應於反轉和旋轉的兩個元素生成。因此,任何兩個這樣的元素都會給出一個具有 14 個節點和 28 條邊的連通凱萊圖。上面的左圖顯示了生成器選擇為 (7, 1, 2, 3, 4, 5, 6) 和 (7, 6, 5, 4, 3, 2, 1) 的凱萊圖,其中反轉以紅色顯示,旋轉以藍色顯示。任何兩個僅對應於旋轉的元素將給出一個不連通的圖,並且恰好有 15 對這樣的元素,因為有
種方法從六個可能的旋轉中選取兩個元素。(這裡,數字 6 而不是 7 出現,因為單位元素可能不是給出凱萊圖的子集的成員。)右圖顯示了由元素 (7, 1, 2, 3, 4, 5, 6) 和 (6, 7, 1, 2, 3, 4, 5) 生成的
的凱萊圖,該圖是不連通的,因為這些元素不生成該群(特別是,在沒有翻轉的情況下,正階排列無法切換到負階;因此獲得兩個獨立的環)。
上圖顯示了使用元素 (2, 1, 4, 3) 和 (2, 3, 1, 4) 作為生成元的 交錯群 的凱萊圖,它是 截角四面體圖 的有向形式。
如果 完全圖 的三個頂點被不同顏色的石頭覆蓋,並且任何石頭都可以移動到空頂點,則所有位置的圖形成一個凱萊圖,邊表示相鄰位置(左圖)。這對應於 對稱群
的凱萊圖,使用元素 (2, 1, 3, 4)、(3, 2, 1, 4) 和 (4, 2, 3, 1) 作為生成元。結果證明,該圖是唯一具有 24 個頂點的 立方對稱圖 的有向版本(右圖)。
Royle 構建了頂點數不超過 1000 的所有立方凱萊圖,但不包括頂點數為 512 和 768 的圖。
無限群的凱萊圖提供了有趣的幾何形狀。例如,上面說明了兩個生成元上的 自由群 的凱萊圖(繪製到連續級別),分別表示水平和垂直位移。每個新邊都以一半大小繪製,以給出 分形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