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對偶性原理,對於每個多面體,都存在另一個多面體,其中面和多面體頂點佔據互補的位置。這個多面體被稱為對偶或倒數。取對偶的過程也稱為倒數或極倒數。 Brückner (1900) 是最早給出對偶性精確定義的人之一(Wenninger 1983,第 1 頁)。
從任何給定的多面體開始,其對偶的對偶是原始多面體。
任何多面體都可以與第二個(抽象的、組合的、拓撲的)對偶圖形相關聯,其中一個的頂點對應於另一個的面,並且一個的頂點對之間的邊對應於另一個的面對之間的邊。即使一對多面體無法透過倒數獲得,只要一個的頂點對應於另一個的面,並且一個的邊對應於另一個的邊,以保持關聯的方式,它們也可以被稱為彼此的(抽象的、組合的或拓撲的)對偶。然而,並非所有這樣的對偶都是幾何多面體。
對偶運算在 Wolfram 語言 中實現為DualPolyhedron[poly].
|
|
|
可以透過連線圍繞每個多面體頂點的邊的中點(頂點圖形;左圖),並構造相應的切線多邊形(與頂點圖形的外接圓相切;右圖)來計算柏拉圖立體、阿基米德立體,或者實際上任何均勻多面體的對偶。這有時被稱為 Dorman-Luke 構造(Wenninger 1983,第 30 頁;Cundy 和 Rollett 1989,第 117 頁)。 Dorman Luke 的構造只能用於多面體具有中球面並且頂點圖形是迴圈的情況。
根據 Cundy 和 Rollett (1989, 第 79 頁),在倒數中,極線是垂直的,並且對於半徑的合適選擇,可以使它們相交。這是放置倒數多面體最有趣的位置,其中一個的每條邊與另一個的對應邊成直角(並且通常也在中點)相交。事實上,許多有吸引力的多面體複合體正是以這種方式形成的。
也可以透過構造與中球面(有時也稱為倒數球面或內切球面)相切的多面體邊來繪製柏拉圖立體或阿基米德立體的對偶多面體,這些多面體邊與原始多面體邊垂直。此外,令 為對偶多面體的內半徑(對應於內切球,它與對偶立體的面相切),
為多面體及其對偶的中半徑(對應於中球面,它與多面體及其對偶的邊相切),以及
外半徑(對應於外接球,它與立體的頂點相切)。由於外接球和內切球彼此對偶,
、
和
服從極性關係
(Cundy 和 Rollett 1989,表 II 第 144 頁之後)。
上面說明了透過關於中球面進行倒數運算來形成對偶的過程,以柏拉圖立體為例。頂行顯示原始立體。中間行顯示原始立體的頂點圖形,作為疊加在形成相應對偶的切線多邊形上的線。最後,底行說明了由多面體及其對偶組成的多面體複合體。
對於具有 個頂點、
個面和
條邊的阿基米德立體,其對偶多面體具有
個頂點、
個面和
條邊。等角立體的對偶(即,所有頂點都相似)是等面立體的(即,所有面都相似)(Wenninger 1983,第 5 頁)。
任何非凸均勻多面體的對偶都是給定多面體的凸包的星形形式(Wenninger 1983,第 3-4 頁和第 40 頁)。
對於柏拉圖立體或阿基米德立體,立體及其對偶的體積之比與立體及其對偶的表面積之比相同,阿波羅尼奧斯首先注意到十二面體和二十面體的這一性質。
下表列出了柏拉圖立體和開普勒-泊松多面體的對偶,以及多面體-對偶複合體的名稱。(請注意,柏拉圖立體的對偶本身就是柏拉圖立體,因此取柏拉圖立體的對偶不會形成新的立體。)
| 多面體 | 對偶 |
| Császár 多面體 | Szilassi 多面體 |
| 立方體 | 八面體 |
| 立方八面體 | 菱形十二面體 |
| 十二面體 | 二十面體 |
| 大十二面體 | 小星形十二面體 |
| 大二十面體 | 大星形十二面體 |
| 大星形十二面體 | 大二十面體 |
| 二十面體 | 十二面體 |
| 八面體 | 立方體 |
| 小星形十二面體 | 大十二面體 |
| Szilassi 多面體 | Császár 多面體 |
| 四面體 | 四面體 |
對偶也可以用於其他多面體,包括阿基米德立體和均勻立體。下表給出了某些立體及其對偶的名稱。
當具有Schläfli 符號 的多胞體及其對偶處於倒數位置時,
的邊界多面體的頂點可以透過選擇
中最接近
每個頂點的那些頂點來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