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被正式定義為向量空間的元素。在常見的向量空間
(即,歐幾里得n-維空間) 中,向量由
個座標給出,可以表示為
。向量有時根據其座標的數量來稱呼,因此二維向量
通常稱為二向量,
-維向量通常稱為 n-向量,等等。
向量可以相加(向量加法)、相減(向量減法)和與標量相乘(標量乘法)。向量乘法不是唯一確定的,但是可以為向量對定義許多不同型別的乘積,例如點積、叉積和張量直積。
從點
到點
的向量表示為
,向量
可以表示為
,或更常見的
。點
通常稱為向量的“尾”,而
稱為向量的“頭”。長度為 1 的向量稱為單位向量,並使用帽
表示。
當以分量形式寫出時,符號
通常指
。另一方面,當帶有下標時,符號
(或
) 通常指
。
任意向量可以透過除以其範數(即,長度;即,模)來轉換為單位向量,
 |
(1)
|
得到
 |
(2)
|
零向量,表示為
,是長度為 0 的向量,因此所有分量都等於零。
由於向量在平移下保持不變,因此通常方便地將尾
視為位於原點,例如,在定義向量加法和標量乘法時。
向量也可以定義為一組
個數字
, ...,
,這些數字根據以下規則變換
 |
(3)
|
其中使用了愛因斯坦求和約定符號,
 |
(4)
|
是常數(對應於方向餘弦),偏導數是相對於原始和變換後的座標軸取得的,並且
, ...,
(Arfken 1985, p. 10)。這使得向量成為張量的張量秩為一。具有
個分量的向量稱為
-向量,而標量因此可以被認為是 1-向量(或 0-張量秩 張量)。向量在平移下是不變的,並且它們在反演時反號。類似於向量但不反演時反號的物件稱為偽向量。為了區分向量和偽向量,前者有時稱為極向量。
向量在Wolfram 語言中表示為數字列表
a1, a2, ..., an
。向量加法然後簡單地使用加號書寫,例如,
a1, a2, ..., an
+
b1, b2, ..., bn
,而標量乘法透過將標量放在向量旁邊(帶或不帶可選星號)來表示,s
a1, a2, ..., an
。
設
是在球座標中定義的單位向量,由下式給出
![n^^=[costhetasinphi; sinthetasinphi; cosphi].](/images/equations/Vector/NumberedEquation5.svg) |
(5)
|
那麼
的
-分量在單位球表面上的平均值由下式給出
更普遍地,
 |
(9)
|
對於
、
或
(索引為 1、2、3),並且
給定向量
、
、
、
,許多量在單位球上的平均值由下式給出
和
![<(a·n^^)(b·n^^)(c·n^^)(d·n^^)>=1/(15)[(a·b)(c·d)+(a·c)(b·d)+(a·d)(b·c)],](/images/equations/Vector/NumberedEquation7.svg) |
(18)
|
其中
是克羅內克 delta,
是點積,並且使用了愛因斯坦求和。
對映
,它將每個
分配給一個向量函式
,稱為向量場。
另請參閱
列向量,
逆變向量,
協變向量,
方向,
四維向量,
頭,
亥姆霍茲定理,
列表,
n-元組,
n-向量,
零向量,
一次形式,
相量,
極向量,
偽向量,
行向量,
標量,
尾,
張量,
單位向量,
向量加法,
向量基,
向量叢,
向量差,
向量場,
向量函式,
向量模,
向量範數,
向量空間,
向量減法,
向量和,
零向量 在 課堂中探索此主題
使用 探索
參考文獻
Arfken, G. "Vector Analysis." Ch. 1 in 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Physicists, 3rd ed.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pp. 1-84, 1985.Aris, R. Vectors, Tensors, and the Basic Equations of Fluid Mechanics. New York: Dover, 1989.Crowe, M. J. A History of Vector Analysis: The Evolution of the Idea of a Vectorial System. New York: Dover, 1985.Gibbs, J. W. and Wilson, E. B. Vector Analysis: A Text-Book for the Use of Students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Founded upon the Lectures of J. Willard Gibbs. New York: Dover, 1960.Jeffreys, H. and Jeffreys, B. S. "Scalars and Vectors." Ch. 2 in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3rd ed.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56-85, 1988.Marsden, J. E. and Tromba, A. J. Vector Calculus, 4th ed. New York: W. H. Freeman, 1996.Morse, P. M. and Feshbach, H. "Vector and Tensor Formalism." §1.5 in Method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Part I. New York: McGraw-Hill, pp. 44-54, 1953.Schey, H. M. Div, Grad, Curl, and All That: An Informal Text on Vector Calculus. New York: Norton, 1973.Schwartz, M.; Green, S.; and Rutledge, W. A. Vector Analysis with Applications to Geometry and Physics. New York: Harper Brothers, 1960.Spiegel, M. R. Schaum's Outline of Theory and Problems of Vector Analysis and an Introduction to Tensor Analysis. New York: Schaum, 1959.Weisstein, E. W. "Books about Vectors." http://www.ericweisstein.com/encyclopedias/books/Vectors.html.Wolfram, S. A New Kind of Science. Champaign, IL: Wolfram Media, p. 1168, 2002.在 中被引用
向量
請引用為
Weisstein, Eric W. "Vector." 來自 Web 資源。 https://mathworld.tw/Vector.html
主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