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矩陣是給定型別和大小的矩陣,其條目由來自指定分佈的隨機陣列成。
隨機矩陣理論被引為凱瑟琳在 2005 年電影證明中證明素數定理中一個重要結果時使用的“現代工具”之一。
對於具有實矩陣,其元素具有標準正態分佈,實特徵值的期望數量由下式給出
|
(1)
| |||
|
(2)
|
其中 是超幾何函式,
是beta 函式(Edelman等, 1994;Edelman 和 Kostlan 1994)。
具有漸近行為
|
(3)
|
令 為在
矩陣的復譜中恰好有
個實特徵值的機率。Edelman (1997) 表明
|
(4)
|
這是所有 s 中最小的機率。Kanzieper 和 Akemann (2005) 推匯出了高斯實隨機矩陣譜中預期實特徵值數量的整個機率函式,如下所示
|
(5)
|
其中
|
(6)
| |||
|
(7)
|
在 (6) 中,求和執行在所有長度為 的劃分
上,
是複共軛特徵值對的數量,
是區域多項式。此外,(6) 使用了劃分
的頻率表示(Kanzieper 和 Akemann 2005)。引數
取決於
(矩陣維度)的奇偶性,並由下式給出
|
(8)
|
其中 是矩陣跡,
是一個
矩陣,其條目為
|
(9)
| |||
|
(10)
|
和
在 0 和
之間變化,
,其中
是向下取整函式),
是廣義拉蓋爾多項式,
是互補誤差函式 erfc (Kanzieper 和 Akemann 2005)。
Edelman (1997) 證明了實矩陣的隨機複共軛特徵值對
的密度,該矩陣的元素取自標準正態分佈,為
|
(11)
| |||
|
(12)
|
對於 ,其中
是 erfc(互補誤差)函式,
是指數和函式,
是上不完全伽馬函式。在上半平面上積分(並乘以 2)得到復特徵值的期望數量為
|
(13)
| |||
|
(14)
| |||
|
(15)
|
(Edelman 1997)。前幾個值為
|
(16)
| |||
|
(17)
| |||
|
(18)
| |||
|
(19)
| |||
|
(20)
|
(OEIS A052928,A093605 和 A046161)。
吉爾科圓律考慮了一組隨機 實矩陣的特徵值
(可能是複數),這些矩陣的條目是獨立的並取自標準正態分佈,並指出當
時,
在複平面中的單位圓盤上均勻分佈。
維格納半圓律指出,對於大的 對稱實矩陣,其元素取自分佈,滿足某些相當一般的性質,特徵值的分佈是半圓函式。
如果從以下矩陣中以 1/2 的機率選擇 個矩陣
之一
|
(21)
| |||
|
(22)
|
那麼
|
(23)
|
其中 (OEIS A078416)和
表示矩陣譜範數(Bougerol 和 Lacroix 1985,第 11 頁和 157 頁;Viswanath 2000)。這與隨機斐波那契數列中出現的常數相同。以下 Wolfram 語言 程式碼可用於估計此常數。
With[{n = 100000},
m = Fold[Dot, IdentityMatrix[2],
{{0, 1}, {1, #}}& /@
RandomChoice[{-1, 1}, {n}]
] // N;
Log[Sqrt[Max[Eigenvalues[Transpose[m] . m]]]] /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