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橢圓是具有笛卡爾方程的曲線
|
(1)
|
最早由拉梅於 1818 年討論。超橢圓可以用引數方程描述為
|
(2)
| |||
|
(3)
|
有時會限制 。
推廣到三維曲面被稱為超橢球體。
a=b 的超橢圓也稱為拉梅曲線或拉梅卵形線,而 a=b 且 r=4 的情況有時被稱為方形圓。 類似地,a!=b 且
r=4 的超橢圓可能被稱為矩形橢圓。
上面顯示了一系列超橢圓,並在上方右側說明了特殊情況 、1 和 2。下表總結了一些特殊情況。皮特·海恩在他的多個專案中使用了
r=5/2 和許多不同的
a/b 比率。例如,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 Sergels Torg(塞爾格爾廣場)(Vestergaard)中使用了
a/b=6/5,在他的桌子中使用了
a/b=3/2。
如果 r 是有理數,則超橢圓是代數的。但是,對於無理數
r,它是超越的。對於偶數 整數
r=n,隨著
n 的增加,曲線變得更接近矩形。
超橢圓的面積由下式給出
|
(4)
| |||
|
(5)
|
上面的圖示顯示了由函式給出的超橢圓的推廣
|
(6)
|
對於 p=1, ..., 4 和
q=1, ..., 4。
Gielis (2003) 考慮了超橢圓在極座標中給出的進一步推廣,由下式給出
|
(7)
|
在這裡,引數 m 的引入和極座標的使用產生了具有
m 倍旋轉對稱性的曲線。上面說明了不同引數的許多曲線,以及曲線類似於的生物名稱。雖然上面的方程,被 Gielis (2003) 稱為“超公式”,顯然能夠描述許多具有各種對稱性的不同生物形狀,但似乎不太可能該公式具有任何特別基本的生物學意義(Peterson 2002,Whitfield 2003),除了作為一種可能方便的引數化。事實上,雖然“超公式”中的自由引數數量為六個,但 Gielis (2003) 也將其用作前因子,用於乘以其他極座標曲線(例如,對數螺線、玫瑰線曲線等),因此方程中的引數數量實際上更大。當然,任何具有大量自由引數的公式都能夠描述非常大的引數空間。(為了強調這個事實,有時幽默地說,給定八個左右的自由引數,就可以描述一頭大象。)
上面說明了由“超公式”生成的曲線族,其中 a=b=1 且
n 從 0 到 2 變化,以及
n=n_1=n_2=n_3 從 1 到 8 變化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