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二元二次曲線可以寫成
|
(1)
|
定義以下量
|
(2)
| |||
|
(3)
| |||
|
(4)
| |||
|
(5)
|
然後,二次曲線被分類為下表(Beyer 1987)中總結的型別。實數(非退化)二次曲線(橢圓及其特殊情況 圓、雙曲線和 拋物線)對應於可以透過 平面 與(雙錐)圓錐 的交集建立的曲線,因此被稱為 圓錐曲線。
總是可以透過適當的軸旋轉來消除 交叉項。為了看到這一點,考慮按任意角度
旋轉。旋轉矩陣是
|
(6)
| |||
|
(7)
|
所以
|
(8)
| |||
|
(9)
| |||
|
(10)
| |||
|
(11)
| |||
|
(12)
|
將這些代入 (◇) 並分組項得到
|
(13)
|
|
(14)
|
其中新的係數為
|
(15)
| |||
|
(16)
| |||
|
(17)
| |||
|
(18)
| |||
|
(19)
| |||
|
(20)
|
因此,可以透過設定使交叉項 消失
|
(21)
| |||
|
(22)
|
為了使 為零,必須滿足
|
(23)
|
然後藉助恆等式給出其他分量
|
(24)
|
透過定義
|
(25)
|
所以
|
(26)
| |||
|
(27)
|
按角度旋轉
|
(28)
|
因此將 (◇) 轉換為
|
(29)
|
配方法,
|
(30)
|
|
(31)
|
定義 ,
, 和
得到
|
(32)
|
如果 ,則兩邊除以
。定義
和
然後得到
|
(33)
|
因此,在適當的座標系中,一般的圓錐曲線可以寫成(去掉撇號)
|
(34)
|
考慮形式為 的方程,其中
。使用
和
以形式重新表達它
|
(35)
|
因此,旋轉座標系
|
(36)
|
所以
|
(37)
|
和
|
(38)
| |||
|
(39)
| |||
|
(40)
|
因此,
|
(41)
| |||
|
(42)
| |||
|
(43)
| |||
|
(44)
| |||
|
(45)
|
|
(46)
|
與之前的角度相同。但是
|
(47)
| |||
|
(48)
| |||
|
(49)
|
所以
|
(50)
|
重寫並複製 (◇),
|
(51)
| |||
|
(52)
| |||
|
(53)
|
|
(54)
| |||
|
(55)
|
請注意,這些根也可以從
|
(56)
|
|
(57)
| |
|
(58)
| |
|
(59)
| |
|
(60)
|
因此,原始問題等價於尋找以下方程的解
|
(61)
|
|
(62)
|
這給出了聯立方程
|
(63)
|
設 為舊座標的任意點
,
為其新座標。那麼
|
(64)
|
和
|
(65)
| |||
|
(66)
|
如果 和
都
,則曲線是橢圓。如果
和
都
,則曲線為空。如果
和
具有相反的符號,則曲線是雙曲線。如果其中一個為 0,則曲線是拋物線。
為了找到極座標中二次曲線的一般形式(例如,如 Moulton 1970 中給出的),將 和
代入 (◇) 得到
|
(67)
|
|
(68)
|
定義 。對於
,我們可以除以
,
|
(69)
|
應用二次公式得到
|
(70)
|
其中
|
(71)
| |||
|
(72)
|
使用三角恆等式
|
(73)
| |||
|
(74)
|
由此可見
|
(75)
| |||
|
(76)
| |||
|
(77)
|
定義
|
(78)
| |||
|
(79)
| |||
|
(80)
| |||
|
(81)
| |||
|
(82)
|
然後給出方程
|
(83)
|
(Moulton 1970)。如果 ,則 (◇) 變為
|
(84)
|
因此,極座標中二次曲線的一般形式由下式給出
|
(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