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存在一個整數 使得
|
(1)
|
即,同餘式 (1) 有解,則稱 為模
的二次剩餘。 請注意,通常從二次剩餘列表中排除平凡情況
(例如,Hardy 和 Wright 1979, p. 67),因此,模
的二次剩餘的數量比模
的平方數的數量少一個。 然而,其他來源將 0 包含為二次剩餘。
如果同餘式沒有解,則稱 為模
的二次非剩餘。 Hardy 和 Wright (1979, pp. 67-68) 使用簡寫符號
和
,表示
分別是二次剩餘或非剩餘。
在實踐中,只需將範圍限制為 ,其中
是向下取整函式,因為對稱性
。
例如,,所以 6 是模 10 的二次剩餘。 模 10 的所有二次剩餘由 1、4、5、6 和 9 給出,因為
|
(2)
| |
|
(3)
| |
|
(4)
|
使得數字 2、3、7 和 8 成為模 10 的二次非剩餘。
下面給出了 的二次剩餘列表 (OEIS A046071),列表中未包含的那些數字
是
的二次非剩餘。
| 二次剩餘 | |
| 1 | (無) |
| 2 | 1 |
| 3 | 1 |
| 4 | 1 |
| 5 | 1, 4 |
| 6 | 1, 3, 4 |
| 7 | 1, 2, 4 |
| 8 | 1, 4 |
| 9 | 1, 4, 7 |
| 10 | 1, 4, 5, 6, 9 |
| 11 | 1, 3, 4, 5, 9 |
| 12 | 1, 4, 9 |
| 13 | 1, 3, 4, 9, 10, 12 |
| 14 | 1, 2, 4, 7, 8, 9, 11 |
| 15 | 1, 4, 6, 9, 10 |
| 16 | 1, 4, 9 |
| 17 | 1, 2, 4, 8, 9, 13, 15, 16 |
| 18 | 1, 4, 7, 9, 10, 13, 16 |
| 19 | 1, 4, 5, 6, 7, 9, 11, 16, 17 |
| 20 | 1, 4, 5, 9, 16 |
對於 , 2, ...,模
的二次剩餘的數量為 0, 1, 1, 1, 2, 3, 3, 2, 3, 5, 5, 3, 6, 7, 5, 3, ... (OEIS A105612)。
對於 , 3, ...,最大的二次剩餘為 1, 1, 1, 4, 4, 4, 4, 7, 9, 9, 9, 12, 11, ... (OEIS A047210)。
在處理二次剩餘時必須小心,因為顯然有時也使用略有不同的定義。 例如,Stangl (1996) 採用了二次剩餘的明顯非標準定義,將其定義為滿足 且
的整數
,並且
與
互質。 因此,此定義排除了非單位元 (模
)。 根據此定義,對於
, 2, ...,模
的二次剩餘如下所示 (OEIS A096103),它們的數量由 0, 1, 1, 1, 2, 1, 3, 1, 3, 2, 5, 1, 6, ... 給出 (OEIS A046073),並且
中平方數
的數量與
中二次剩餘
的數量有關,關係如下:
|
(5)
|
對於 和奇素數
(Stangl 1996)。 (請注意,
和
都是積性函式。)
| 非單位平方 (模 | |
| 2 | 1 |
| 3 | 1 |
| 4 | 1 |
| 5 | 1, 4 |
| 6 | 1 |
| 7 | 1, 2, 4 |
| 8 | 1 |
| 9 | 1, 4, 7 |
|
(6)
|
如果
|
(7)
|
則 是二次剩餘 (+) 或非剩餘 (
)。 這可以理解為,如果
是
的二次剩餘,那麼存在一個平方
使得
,因此
|
(8)
|
並且根據費馬小定理, 與 1 (模
) 同餘。
給定同餘式中的 和
|
(9)
|
對於某些特殊形式的 和
,可以顯式計算
|
(10)
|
例如,第一種形式可用於找到給定二次剩餘 , 3, 4, 5 和 9 (模
,其中
) 的
,而第二種和第三種形式確定給定二次剩餘
, 3, 4, 9, 10 和 12 (模
,其中
) 和
, 3, 4, 7, 9, 10, 11, 12, 16, 21, 25, 26, 27, 28, 30, 33, 34, 36 (模
,其中
) 的
。
更一般地,設 是模奇素數
的二次剩餘。 選擇
使得勒讓德符號
。 然後定義
|
(11)
| |||
|
(12)
| |||
|
(13)
|
給出
|
(14)
| |||
|
(15)
|
二次同餘式的解是
|
(16)
|
Schoof (1985) 給出了一種查詢 的演算法,執行時間為
(Hardy et al. 1990)。 可以使用 Wolfram 語言命令解決同餘式PowerMod[q, 1/2, p].
下表給出了以給定數字 作為二次剩餘的素數。
| 素數 | |
| 2 | |
| 3 | |
| 5 | |
| 6 |
|
(17)
|
對於第 個收斂項
給出
|
(18)
|
因此, 是
的二次剩餘。 但由於
,
是二次剩餘,
也必須是。 但由於
是二次剩餘,所以
也是,我們看到
都是
的二次剩餘。 此方法不能保證產生所有二次剩餘,但在
很大的情況下,通常可以產生幾個小的二次剩餘,從而能夠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