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Search

谷山-志村猜想


谷山-志村猜想,由於其已被證明,現在有時被稱為模性定理,是一個非常普遍和重要的猜想(現在是定理),它將拓撲學數論聯絡起來,源於谷山在1955年國際數學研討會上提出的幾個問題。

E 是一個方程具有整數係數橢圓曲線,設 NE 的所謂的j-導子,並且對於每個 n,設 a_n 是出現在 L -函式中的數字 E。那麼,用專業術語來說,谷山-志村猜想指出存在一個權重為 2,水平為 N模形式,它在赫克運算元下是一個本徵形式,並且具有傅立葉級數 suma_nq^n

實際上,該猜想表明每個有理橢圓曲線都偽裝成一個模形式。或者,更正式地說,該猜想表明,對於每個橢圓曲線 y^2=Ax^3+Bx^2+Cx+D有理數上,存在非恆定的模函式 f(z)g(z) 具有相同的水平 N 使得

 [f(z)]^2=A[g(z)]^2+Cg(z)+D.

等價地,對於每個橢圓曲線,都存在一個具有相同狄利克雷L-級數模形式

1985年,從費馬大定理的虛構解(弗雷曲線)開始,G. 弗雷表明他可以建立一個不尋常的橢圓曲線,它看起來不是模的。如果該曲線不是模的,那麼這將表明如果費馬大定理為假,那麼谷山-志村猜想也為假。此外,如果谷山-志村猜想為真,那麼費馬大定理也為真。

然而,弗雷實際上並沒有證明他的曲線不是模的。弗雷的曲線不是模的猜想被稱為“ε猜想”,並於1986年被裡貝特迅速證明(裡貝特定理),在兩個之前看起來完全不相關的數學結構(谷山-志村猜想和費馬大定理)之間建立了非常緊密的聯絡。

到 1990 年代初期,大多數數學家認為谷山-志村猜想無法證明。然而,A. 懷爾斯並非其中之一。他試圖透過證明每個集合的數量相同,來建立橢圓曲線集合和模橢圓曲線集合之間的對應關係。懷爾斯透過“計數”伽羅瓦表示並將它們與模形式的數量進行比較來完成此操作。1993 年,經過七年艱苦卓絕的努力,懷爾斯(幾乎)證明了對於稱為半穩定橢圓曲線的特殊曲線類別的谷山-志村猜想(對應於具有無平方導子的橢圓曲線;Knapp 1999)。

懷爾斯曾試圖使用水平巖澤理論來建立所謂的類數公式,但最初沒有成功,因此轉而使用了基於 Kolyvagin 思想的 Flach 結果的擴充套件。然而,在 1993 年 9 月審查懷爾斯的手稿時,發現此擴充套件存在問題。前學生理查德·泰勒在 1994 年初來到普林斯頓幫助懷爾斯修復此錯誤。經過額外的努力,懷爾斯發現了 Flach/Kolyvagin 方法失敗的原因,並發現這恰好是阻止巖澤理論工作的原因。

有了這個額外的見解,懷爾斯能夠使用巖澤理論成功地完成證明中存在錯誤的部分,從而證明了谷山-志村猜想的半穩定情況(Taylor 和 Wiles 1995,Wiles 1995),同時確立了費馬大定理為真定理。

肯尼斯·裡貝特在 1999 年 6 月 21 日的會議上宣佈了完整谷山-志村猜想的證明的存在(Knapp 1999),並於 1999 年 7 月 31 日在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的週末版上報道了此事。該證明由 Breuil et al. (2001)完成,它建立在懷爾斯和泰勒的早期工作基礎上(Mackenzie 1999,Morgan 1999)。先前釋出的最佳結果適用於除以 27 整除的導子之外的所有導子(Conrad et al. 1999;Knapp 1999)。Breuil et al. 所有橢圓曲線的普遍證明消除了此限制,在此過程中依賴於懷爾斯對有理橢圓曲線的證明。


另請參閱

橢圓曲線, ε猜想, 費馬大定理, j-導子, 朗蘭茲綱領, 模形式, 模函式, 裡貝特定理

使用 探索

參考文獻

美國數學學會. http://www.ams.org/new-in-math/10-1999-media.html#fermat.Breuil, C.; Conrad, B.; Diamond, F.; 和 Taylor, R. "關於Q上橢圓曲線的模性:野性 3-adic 練習。" J. Amer. Math. Soc. 14, 843-939, 2001.Conrad, B.; Diamond, F.; 和 Taylor, R. "某些潛在的 Barsotti-Tate 伽羅瓦表示的模性。" J. Amer. Math. Soc. 12, 521-567, 1999.Darmon, H. "完整志村-谷山-韋伊猜想的證明被宣佈。" Not. Amer. Math. Soc. 46, 1397-1406, 1999.Ekeland, I. "曲線和數字。" Nature 405, 748-749, 2000.Knapp, A. W. "谷山-志村-韋伊猜想的證明被宣佈。" Not. Amer. Math. Soc. 46, 863, 1999.Lang, S. "志村-谷山猜想的一些歷史。" Not. Amer. Math. Soc. 42, 1301-1307, 1995.Mackenzie, D. "費馬大定理擴充套件。" Science 285, 178, 1999.Morgan, F. "弗蘭克·摩根的數學聊天。" http://www.maa.org/features/mathchat/mathchat_7_1_99.html. 1999 年 7 月 1 日。Peterson, I. "超越費馬大定理的曲線。" Sci. News 156, 221, 1999 年 10 月 2 日。Ribet, K. A. "從谷山-志村猜想到費馬大定理。" Ann. Fac. Sci. Toulouse Math. 11, 116-139, 1990.--. Science 285, 178, 1999.Shimura, G. 和 Taniyama, Y. 阿貝爾簇的復乘法及其在數論中的應用。 東京:日本數學學會,1961。Taylor, R. 和 Wiles, A. "某些赫克代數的環理論性質。" Ann. Math. 141, 553-572, 1995.Wiles, A. "模橢圓曲線和費馬大定理。" Ann. Math. 141, 443-551, 1995.

請引用此內容為

Weisstein, Eric W. "谷山-志村猜想。" 來自 Web 資源。 https://mathworld.tw/Taniyama-ShimuraConjecture.html

主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