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son (1939) 考慮了以下三個三重積分,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 |||
|
(10)
| |||
|
(11)
| |||
|
(12)
| |||
|
(13)
| |||
|
(14)
|
(OEIS A091670, A091671, 和 A091672), 其中 是第一類完全橢圓積分,
是 雅可比 theta 函式, 並且
是 伽瑪函式。這些積分的解析計算相當具有挑戰性,特別是
和
。
Watson (1939) 透過進行變換處理了所有三個積分
|
(15)
| |||
|
(16)
| |||
|
(17)
|
|
(18)
| |||
|
(19)
| |||
|
(20)
|
在寫下 之後。
對 執行此變換得到
|
(21)
| |||
|
(22)
| |||
|
(23)
| |||
|
(24)
|
然後可以直接使用計算機代數進行積分,儘管 Watson (1939) 使用了額外的變換
|
(25)
|
將積分分離為
|
(26)
| |||
|
(27)
| |||
|
(28)
|
積分 也可以透過執行其中一個積分來完成
|
(29)
|
其中 得到
|
(30)
|
使用二項式級數展開
|
(31)
| |||
|
(32)
|
其中 是 Pochhammer 符號,並且
|
(33)
|
積分得到
|
(34)
| |||
|
(35)
| |||
|
(36)
| |||
|
(37)
|
現在,由於第一類完全橢圓積分 的驚人恆等式
|
(38)
|
其中 是互補模量,並且
(Watson 1908, Watson 1939), 立即得出結論,當
(即,
,第一個奇異值) 時,
|
(39)
|
因此
|
(40)
| |||
|
(41)
|
可以使用相同的規則進行變換,得到
|
(42)
| |||
|
(43)
| |||
|
(44)
| |||
|
(45)
| |||
|
(46)
| |||
|
(47)
|
其中在最後一步中進行了替換 。計算機代數可以以 Meijer G-函式 的形式返回此積分
|
(48)
|
但是,需要更巧妙的處理才能以更漂亮的形式獲得它。例如,Watson (1939) 指出
|
(49)
|
立即給出
|
(50)
|
然而,這個積分的求積需要非常巧妙地使用 的複雜級數恆等式,以獲得可以重新組合為被識別為的逐項積分
|
(51)
|
(Watson 1939)。
對於 ,只能解析地完成單個積分,即
|
(52)
|
透過定義 並使用 二項式級數 展開來寫,它可以簡化為單個無限和
|
(53)
|
但是,這可以寫成 多項式級數 並插回以獲得
|
(54)
|
交換積分和求和的順序允許完成積分,從而得到
|
(55)
|
令人驚訝的是, 上的和可以用閉合形式完成,產生
|
(56)
|
其中 是廣義超幾何函式。然而,這個和不能以閉合形式完成。
Watson (1939) 將積分轉換為
|
(57)
|
然而,為了獲得完全閉合的形式,有必要進行一些分析魔法(詳見 Watson 1939)。因此,對於這個積分來說,閉合形式的存在本身就非常令人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