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F 記號是由約書亞·萊德伯格(1958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設計的一種簡潔方便的記號,用於表示三次 哈密頓圖(Lederberg 1965)。該記號隨後被 Frucht (1976) 和 Coxeter et al. (1981) 修改,因此被 Frucht (1976) 稱為“LCF 記號”。Pegg (2003) 使用該記號描述了許多三次對稱圖。該記號僅適用於哈密頓圖,因為它透過將哈密頓環放置在圓形嵌入中,然後用邊連線指定的節點對,從而實現其對稱性和簡潔性。
例如,記號 描述了上面所示的立方圖。要了解其工作原理,首先從環圖
開始。從頂點
開始,順時針數三個頂點 (
) 到
,並將其與
用一條邊連線。現在前進到
,逆時針數三個頂點 (
) 到頂點
,並將
和
用一條邊連線。這是過程
的一次迭代,然後重複三次(總共四次,對應於
的指數),直到到達原始頂點,從而得到由
表示的圖。請注意,該圖實際上在此過程中被遍歷了兩次,因為每條邊都被構造了兩次,每個方向一次。
給定圖的 LCF 記號不是唯一的,因為它可以向左或向右移動任意位置,或者可以反轉(條目的符號也相應改變,以對應於外環的編號也必須以相反的順序完成的事實)。此外,對於具有多個哈密頓環的圖,對於哪個環對映到外環,可能有不同的選擇。
因此,根據哈密頓環的結構,單個圖可能具有幾個不同的 LCF 記號,這些記號具有與不同嵌入相對應的不同指數。此外,也可能存在具有相同指數的不等價記號。例如,上面所示的 18 個節點上的三次頂點傳遞圖具有四個 LCF 記號 、
、
、
和 [
,
, 5, 9,
, 5, 9,
, 5, 7,
, 7, 9,
, 5, 9,
, 5]。
下表給出了節點數不超過 20 的命名三次哈密頓圖的最簡單(即最短)LCF 記號。這裡, 表示
個節點上的三次對稱圖。
| 頂點數 | 圖 | “最小”LCF 記號 |
| 4 | 四面體圖 | |
| 6 | 效用圖 | |
| 6 | 3-稜柱圖 | |
| 8 | 立方圖 | |
| 8 | 3-火柴棍圖 | |
| 8 | 4-莫比烏斯梯形圖 | |
| 10 | 5-莫比烏斯梯形圖 | |
| 10 | 5-稜柱圖 | |
| 12 | 富蘭克林圖 | |
| 12 | Frucht 圖 | |
| 12 | 廣義 Petersen 圖 (6,2) | |
| 12 | 6-莫比烏斯梯形圖 | |
| 12 | 6-稜柱圖 | |
| 12 | 截角四面體圖 | |
| 14 | 廣義 Petersen 圖 (7, 2) | |
| 14 | 希伍德圖 | |
| 14 | 7-莫比烏斯梯形圖 | |
| 14 | 7-稜柱圖 | |
| 16 | 三次頂點傳遞圖 Ct19 | |
| 16 | 莫比烏斯-坎特圖 | |
| 16 | 8-莫比烏斯梯形圖 | |
| 16 | 8-稜柱圖 | |
| 18 | 帕普斯圖 | |
| 18 | 三次頂點傳遞圖 Ct20 | |
| 18 | 三次頂點傳遞圖 Ct23 | |
| 18 | 廣義 Petersen 圖 (9,2) | |
| 18 | 廣義 Petersen 圖 (9,3) | |
| 18 | 9-莫比烏斯梯形圖 | |
| 18 | 9-稜柱圖 | |
| 20 | 三次頂點傳遞圖 Ct25 | |
| 20 | 三次頂點傳遞圖 Ct28 | |
| 20 | 三次頂點傳遞圖 Ct29 | |
| 20 | 德扎格圖 | |
| 20 | 十二面體圖 | |
| 20 | 廣義 Petersen 圖 (10, 4) | |
| 20 | 直徑為 3 的最大三次非平面圖 | |
| 20 | 10-莫比烏斯梯形圖 | |
| 20 | 10-稜柱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