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新聞
龐加萊猜想獲證——這次是真的
作者:Eric W. Weisstein
4月15日——俄羅斯數學家 Grigori (Grisha) Perelman 博士,Steklov 數學研究所(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分部)的成員,上週在麻省理工學院 (MIT) 舉辦了一系列公開講座。 這些講座題為“裡奇流與三維流形的幾何化”,是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西蒙斯講座系列的一部分,於 4 月 7 日、9 日和 11 日舉行。 這些講座構成了 Perelman 首次公開討論其兩篇預印本中包含的重要數學成果,一篇於去年 11 月發表,另一篇於上個月發表。
Perelman 是一位備受尊敬的微分幾何學家,在數學界被認為是 裡奇流 方面的專家,裡奇流是一種與光滑曲面曲率相關的技術性數學構造。 Perelman 的成果以專業數學家的術語表達,在這種情況下,使用了抽象 微分幾何 的數學方言。 在一份異常明確的宣告中,Perelman(2003 年)實際上在他的第二篇預印本的開頭寫道:“這是一篇技術性論文,是 [Perelman 2002] 的續篇。” 因此,Perelman 的成果不易為外行人所理解。 Perelman 的預印本僅供專業數學家使用這一事實,也因兩篇論文中完全沒有提及龐加萊,並且僅提及一次瑟斯頓猜想而得到強調。
如果剝離其技術細節,Perelman 的成果似乎證明了數學中一個非常深刻的定理,即 瑟斯頓幾何化猜想。 瑟斯頓猜想與稱為 流形 的數學物件上的幾何結構有關,並且是著名的 龐加萊猜想 的擴充套件。 由於龐加萊猜想是瑟斯頓猜想的一個特例,因此後者的證明立即確立了前者。
龐加萊猜想最初由亨利·龐加萊於 1904 年提出(Poincaré 1953,第 486 和 498 頁),指出每個 閉 單連通 三維流形都同胚於三維球面。 在這裡,三維球面(在拓撲學家的意義上)只是熟悉的二維球面(即,嵌入在通常的三維空間中並具有二維表面的球面)到更高維度的推廣。 更通俗地說,龐加萊猜想認為,三維球面是唯一可能存在的、不包含孔洞的有界三維空間。 該猜想隨後被推廣為猜想:每個 緊 n 維流形都同倫等價於 n 維球面,當且僅當它同胚於 n 維球面。 廣義的陳述現在被稱為龐加萊猜想,當 n = 3 時,它簡化為最初的猜想。
廣義猜想的 n = 1 情況是微不足道的,n = 2 情況是經典的(甚至 19 世紀的數學家也知道),n = 3 情況直到現在仍未解決,n = 4 情況由 Freedman 在 1982 年證明(為此他獲得了 1986 年的 菲爾茲獎),n = 5 情況由 Zeeman 在 1961 年證明,n = 6 情況由 Stallings 在 1962 年證明,n >= 7 情況由 Smale 在 1961 年確立(儘管 Smale 隨後擴充套件了他的證明以包括所有 n >= 5)。
當克雷數學研究所將龐加萊猜想列入其百萬美元獎金問題清單時,公眾對龐加萊猜想的興趣重新燃起。 根據克雷研究所的規則,任何所謂的證明都必須經過兩年的學術審查才能領取獎金。 最近一個未能透過甚至這麼長時間審查的證明示例是 M. J. Dunwoody 於 2002 年 4 月提交的一篇五頁論文( 新聞報道,2002 年 4 月 18 日),該論文很快被發現存在根本性缺陷。
幾乎整整一年後,Perelman 的成果似乎更加可靠。 雖然數學家們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消化和驗證證明的細節,但熟悉 Perelman 工作的數學家認為它經過深思熟慮,並預計很難找到任何重大錯誤。
參考文獻克雷數學研究所。“龐加萊猜想。” http://www.claymath.org/millennium/Poincare_Conjecture
Johnson, G. “數學家的甜甜圈和球體世界。” 紐約時報,2003 年 4 月 20 日,第 5 頁。
Perelman, G. “裡奇流與三維流形的幾何化。” 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西蒙斯講座系列。 http://www-math.mit.edu/conferences/simons
Perelman, G. “裡奇流的熵公式及其幾何應用。” 2002 年 11 月 11 日。 http://www.arxiv.org/abs/math.DG/0211159
Perelman, G. “具有三維流形手術的裡奇流。” 2003 年 3 月 10 日。 http://www.arxiv.org/abs/math.DG/0303109
Poincaré, H. Oeuvres de Henri Poincaré,第六卷。 巴黎:Gauthier-Villars,第 486 和 498 頁,1953 年。
Robinson, S. “俄羅斯報告稱他已解決著名的數學難題。” 紐約時報,2003 年 4 月 15 日,第 D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