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構造出許多吸引人的五複合四面體。第一個(左圖)是二十面體星狀體之一,其中四面體的 個頂點對應於正十二面體的 20 個頂點。兩個具有相反手性的五複合四面體結合形成一個十複合四面體(Cundy 和 Rollett 1989)。第二個五複合四面體(右圖)如上所示。
這些複合體在 Wolfram 語言 中實現為PolyhedronData["TetrahedronFiveCompound", n
] 對於
和 2。
上面的插圖顯示了五複合四面體的兩種手性的紙雕模型。
埃舍爾建造了他自己的五複合四面體模型,作為他木刻版畫的研究(Bool et al. 1982, p. 146)。
公共實體和凸包如上圖所示。對於第一個複合體,內部是一個正二十面體,凸包是一個正十二面體。
構造複合體有兩種技術。溫寧格 (Wenninger)(1989,p. 44)提倡的第一種技術使用如上圖所示的 20 個相同的部件,每個部件組裝成一個小型的三件式金字塔。然後將 20 個金字塔以五個環的形式組裝成實體。網格中所示的邊長由下式給出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其中 是黃金比例,用於從邊長為單位長度的正十二面體開始生成的複合體。
Cundy 和 Rollett(1989)提倡一種更精巧的構造方法。雖然據稱比第一種構造方法更簡單,但其形狀不同的部件實際上證明在實踐中更難正確組裝。Cundy 和 Rollett 的方法包括構造一個基礎四面體,在一個頂點周圍放置一個“帽”(從而給出一個有吸引力的二複合四面體作為中間步驟),然後在對面貼上一個三角形金字塔。然後構造十二個與上述型別相同的金字塔,並以三個鏈條的形式邊對邊連線。然後將四個金字塔鏈條佈置在原始兩個四面體的八個頂點周圍,每個鏈條中三個金字塔的重合點被連線起來,使得它們與原始兩個四面體的交點重合,從而使五個金字塔在一個點處接觸。
透過用沿其邊緣的斜面支柱替換實體四面體,可以獲得上面吸引人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