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Search

鍵滲透


BondPercolation

離散滲流理論中,鍵滲透是在規則點陣 L=L^d 上的一種滲流模型,該點陣位於d維歐幾里得空間中,並將格點圖的邊視為相關實體(左圖)。下面給出了鍵滲透的伯努利滲流模型版本的精確數學構造。

首先,定義E=E^dL 的邊的集合,即集合

 E={{x,y}:x,y in L^d,|x-y|=1},
(1)

並指定 E 的每條邊以機率 p in [0,1] 獨立地“開放”,並以機率 q=1-p 關閉。接下來,定義開放路徑為 L 中所有邊都開放的任何路徑,並定義所謂的開放簇 C(x)L 的隨機子圖的連通分量,該子圖僅由開放邊組成,並且包含頂點 x in L。記 C=C(0)。然後,鍵滲透模型中主要研究物件是滲透機率

 theta(p)=P_p(|C|=infty)
(2)

和臨界機率

 p_c=sup{p:theta(p)=0},
(3)

其中 P_p 定義為乘積測度

 P_p=product_(e in E^d)mu_e,
(4)

mu_e 是伯努利測度,當 e 關閉時,賦值為 q=1-p,當 e 開放時,賦值為 p,並且 p_c滲流閾值。對於 p>p_c 的鍵模型將具有無限連通分量(即,滲流),而對於 p<p_c 的鍵模型則不會。

一般來說,鍵滲透被認為不如位點滲透通用,因為每個鍵模型都可以重新表述為不同格點上的位點模型,但反之則不然。混合滲透被認為是兩者之間的橋樑。另請注意,存在鍵滲透的幾種其他變體;例如,可以放棄獨立性假設以獲得非伯努利的依賴型鍵模型。


另請參閱

依賴型滲透, 離散滲流理論, 混合滲透模型, 滲流, 滲流理論, 滲流閾值, 位點滲透

此條目由 Christopher Stover 貢獻

使用 探索

參考文獻

Chayes, L. 和 Schonmann, R. H. "Mixed Percolation as a Bridge Between Site and Bond Percolation." Ann. Appl. Probab. 10, 1182-1196, 2000.Grimmett, G. Percolation, 2nd ed.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99.Hammersley, J. M. "A Generalization of McDiarmid's Theorem for Mixed Bernoulli Percolation." Math. Proc. Camb. Phil. Soc. 88, 167-170, 1980.

在 上被引用

鍵滲透

請引用本文為

Stover, Christopher. "鍵滲透 (Bond Percolation)." 來源 Web 資源,由 Eric W. Weisstein 建立。 https://mathworld.tw/BondPercolation.html

學科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