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定一個邊長分別為 ,
,
, 和
的一般四邊形,其面積由下式給出
|
(1)
| |||
|
(2)
|
(Coolidge 1939; Ivanov 1960; Beyer 1987, p. 123),其中 和
是對角線長度,
是半周長。雖然這個公式在 Ivanoff (1960) 和 Beyer (1987, p. 123) 中被稱為佈雷特施奈德公式,但這似乎是一個誤稱。Coolidge (1939) 給出了這個公式的第二種形式,並宣告“這是我所能找到的一個[公式],它是新的”,同時認為 Bretschneider (1842) 和 Strehlke (1842) 對相關公式的證明“相當笨拙”
|
(3)
|
(Bretschneider 1842; Strehlke 1842; Coolidge 1939; Beyer 1987, p. 123),其中 和
是四邊形的兩個對角。
“佈雷特施奈德公式”可以透過將四邊形的邊表示為向量 ,
,
, 和
(排列方式使得
),並將對角線表示為向量
和
(排列方式使得
和
)來推導得出。 四邊形的面積用對角線表示,由二維叉積給出
|
(4)
|
可以寫成
|
(5)
|
|
(6)
| |||
|
(7)
|
但是
|
(8)
| |||
|
(9)
| |||
|
(10)
| |||
|
(11)
| |||
|
(12)
|
將其代入即可得到原始公式 (Ivanoff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