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貝爾獎是挪威科學與文學院設立的一個新的數學獎項,為了紀念尼爾斯·亨利克·阿貝爾 (Niels Henrik Abel, 1802-1829) 誕辰兩百週年而設立。它以諾貝爾獎為榜樣,由奧斯陸大學數學系根據挪威數學家索福斯·李在 19 世紀末提出的請求而發展而來。
阿貝爾獎自 2003 年開始每年頒發一次,下表為獲獎情況摘要。
| 年份 | 獲獎者 | 獲獎理由 |
| 2003 | Jean-Pierre Serre | 因為他在塑造現代數學的許多分支(包括拓撲學、代數幾何和數論)的現代形式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
| 2004 | Sir Michael Francis Atiyah and Isadore M. Singer | 因為他們發現並證明了阿蒂亞-辛格指標定理 |
| 2005 | Peter Lax | 因為他在偏微分方程理論和應用以及解的計算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
| 2006 | Lennart Carleson | 因為他對調和分析以及光滑動力系統理論做出了深刻而開創性的貢獻 |
| 2007 | Srinivasa S. R. Varadhan | 因為他對機率論做出了基礎性貢獻,特別是建立了大偏差的統一理論 |
| 2008 | John Griggs Thompson and Jacques Tits | 因為他們在代數領域取得了深刻成就,尤其是在塑造現代群論方面 |
| 2009 | Mikhail Leonidovich Gromov | 因為他對幾何學做出了革命性貢獻 |
| 2010 | John T. Tate | 因為他對數論理論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
| 2011 | John Milnor | 因為他在拓撲學、幾何學和代數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發現 |
| 2012 | Endre Szemerédi | 因為他對離散數學和理論計算機科學做出了基礎性貢獻,並表彰這些貢獻對加法數論和遍歷理論產生的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
| 2013 | Pierre Deligne | 因為他對代數幾何做出了開創性貢獻,並對數論、表示論和相關領域產生了變革性影響 |
| 2014 | Yakov Sinai | 因為他對動力系統、遍歷理論和數學物理學做出了基礎性貢獻 |
| 2015 | John F. Nash, Jr. and Louis Nirenberg | 因為他們對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理論及其在幾何分析中的應用做出了傑出而開創性的貢獻 |
| 2016 | Andrew Wiles | 因為他透過半穩定橢圓曲線的模性猜想,令人震驚地證明了費馬最後定理,開啟了數論的新紀元 |
| 2017 | Yves Meyer | 因為他在小波數學理論的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
| 2018 | Robert Langlands | 因為他富有遠見的計劃將表示論與數論聯絡起來 |
| 2019 | Karen Uhlenbeck | 因為她在幾何偏微分方程、規範理論和可積系統方面的開創性成就,以及她的工作對分析學、幾何學和數學物理學的根本性影響 |
| 2020 | Hillel Furstenberg and Grigory Margulis | 因為他們開創性地將機率和動力學方法應用於群論、數論和組合數學 |
| 2021 | László Lovász and Avi Wigderson | 因為他們對理論計算機科學和離散數學做出了基礎性貢獻,並在將它們塑造成現代數學中心領域方面發揮了領導作用 |
| 2022 | Dennis Sullivan | 因為他對廣義拓撲學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尤其是在其代數、幾何和動力學方面 |
| 2023 | Luis Caffarelli | 因為他對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正則性理論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包括自由邊界問題和蒙日-安培方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