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新聞
2002 年菲爾茲獎得主公佈
作者:Eric W. Weisstein
2002 年 8 月 21 日--昨天在中國北京舉行的 2002 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頒發了 2002 年菲爾茲獎和奈望林納獎。菲爾茲獎通常被認為是數學領域最接近諾貝爾獎的獎項(諾貝爾獎沒有數學獎),由國際數學聯盟每四年頒發給一位或多位傑出的研究人員。菲爾茲獎的正式名稱更為人所知:數學領域傑出發現國際獎章。雖然 1966 年商定每次大會最多可頒發四枚獎章,但評獎委員會今年選擇僅頒發兩枚。自 1966 年以來,只有三次大會頒發的獎章少於四枚:1974 年(兩枚)、1982 年(三枚)和 1986 年(三枚)。
2002 年菲爾茲獎由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頒發給 Laurent Lafforgue (勞倫·拉福格) 和 Vladimir Voevodsky (弗拉基米爾·沃沃茨基),四千多人出席了頒獎典禮。
來自法國比爾河畔佈雷的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的 Lafforgue 因其對所謂的 Langlands 綱領的貢獻而獲得認可。Langlands 綱領是一個數學大統一理論,其中包括尋找所謂的 Artin 互反律(稱為 Langlands 互反律)到 數域的非阿貝爾 伽羅瓦擴張的推廣。在 1967 年 1 月給 André Weil (安德烈·韋伊) 的一封信中,Langlands 提出代數數學(伽羅瓦表示)和分析數學(自守形式)密切相關,並且有限域上的同餘與無窮維表示理論相關。特別是,Langlands 推測,一般 互反律定理背後的變換可以用矩陣來表示 (Mackenzie 2000)。
1998 年,三位數學家證明了 區域性域的 Langlands 猜想,並且在 1999 年 11 月在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的一次講座中,Lafforgue 提出了 函式域的猜想的證明。現在只有數域的情況尚未解決。
來自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 Voevodsky 因發展了 代數簇的上同調理論而獲得認可。使用他開發的新強大技術,Voevodsky 能夠解決頑固的代數 K 理論中的 Milnor 猜想,這個猜想已經抵抗了眾多數學家 30 多年的攻擊。
奈望林納獎授予了 Madhu Sudan (馬德胡·蘇丹)。
參考文獻美國數學會。“2002 年菲爾茲獎和奈望林納獎獲獎者背景。” http://www.ams.org/ams/fields2002-background.html
Appell, D. “數學 = 美麗 + 真理 / (真的很難)。” http://www.salon.com/tech/feature/2002/09/05/math_prizes/
Jackson, A. “動機上同調的動因。” http://www.ams.org/new-in-math/mathnews/motivic.html
Knapp, A. W. “從尤拉到 Langlands 的群表示和調和分析。” Not. Amer. Math. Soc. 43, 410-415, 1996.
Levine, M. “代數簇的同調:Suslin 和 Voevodsky 工作介紹。” Bull. Amer. Math. Soc. 34, 293-312, 1997.
Mackenzie, D. “費馬最後定理的表親。” Science 287, 792-793,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