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Search

Puz-Graph


由 R. M. Wilson 於 1974 年提出的概念。給定一個有限圖 G,具有 n 個頂點,puz(G) 被定義為一個圖,其節點是圖 G 的標記,其中一個節點未被佔用,即在圖 n-1n-1 個節點上放置 G 個不同計數器的方式。這些標記可以被視為 排列 {0,1,2,...,n-1},因此 puz(G) 具有 n! 個節點。兩個標記在 puz(G) 中被一條邊連線,當且僅當一個標記可以透過沿著圖 G 的一條邊移動其中一個標籤而轉換為另一個標記。

Puz-GraphLabelings
Puz-Graph

上面說明了路徑圖 P_3 的兩個頂點的可能標記,從而給出瞭如圖所示的 puz(P_3)

如果 G方圖 C_4,則 puz(C_4) 由兩個不相交的、具有 12 個節點的環組成。一般來說,n-環圖的 puz-圖有 (n-2)!連通分量,每個連通分量有 n(n-1) 個節點 (Vajda 1992)。Wilson 證明了,如果有限的有限簡單雙連通圖 G 是非多邊形的,則當 G二分圖時,其 puz-圖總是具有兩個連通分量。否則,除了一個令人驚訝的例外,puz(G)連通的。例外是 theta-0 圖的 puz-圖,令人驚訝地具有六個連通分量

puz(G) 中連線兩個標記 L_1L_2 的路徑表示將 L_1 轉換為 L_2 的移動序列。因此,當且僅當它們屬於 puz(G) 的同一個連通分量時,它們才能相互轉換。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無法透過檢視 puz(G) 來判斷,因為它幾乎總是節點過多,不適合實際使用。這個問題可以使用 Wilson 的一個判據來解決,該判據可以很容易地用 GL_1L_2 來表示:L_1L_2 可以透過一系列移動連線,當且僅當它們未佔用節點之間的距離以及將 L_1 轉換為 L_2排列要麼都是偶數,要麼都是奇數。

Puz-Graph15-Puzzle

Wilson 的判據可以如下應用於15 拼圖。15 個方塊的每種排列都對應於網格圖 G_(4,4) 的 15 個節點的標記。由於 G_(4,4)二分圖,因此 puz(G_(4,4)) 是不連通的,所以該拼圖並非總是存在解。這可以透過檢視上面說明的 15 拼圖配置的標記來理解。未佔用節點之間的距離為 0,但是將一個標記轉換為另一個標記的排列是迴圈 (1 2),它是奇數。因此,從右側的配置開始,不可能解決這個拼圖。

漢諾塔圖 H_nn漢諾塔的可能配置的 puz-圖。由於它是連通的,因此這個遊戲總是有一個解。


另請參閱

15 拼圖, , 漢諾塔圖, 排列, 漢諾塔

本條目由 Margherita Barile 貢獻

使用 探索

參考文獻

Vajda, S. 數學遊戲及其玩法。 奇切斯特,英格蘭: Ellis Horwood, pp. 1-2, 1992.Wilson, R. M. "圖謎題、同倫和交錯群。" J. Combin. Th. B 16, 86-96, 1974 年.

在 中被引用

Puz-Graph

請引用本文為

Barile, Margherita. "Puz-Graph." 來自 —— 資源,由 Eric W. Weisstein 建立。 https://mathworld.tw/Puz-Graph.html

主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