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Search

雙切線


Bitangent

雙切線是一條在兩條不同點與曲線相切直線

一般的平面四次曲線在復射影平面中有 28 條雙切線。然而,正如 Plücker (1839) 所證明,四次曲線的實雙切線數量必須為 28、16 或小於 9 的數字。Plücker (Plücker 1839, Gray 1982) 構建了第一個,如下所示:

 (x+y)(y-x)(x-1)(x-3/2)-2(y^2+x(x-2))^2-k=0

(修正了 (y+xy) 的排印錯誤,應為 (x+y))對於小的正數 k。這條 k=0 的曲線,未提及它的起源或意義,被 Cundy 和 Rowlett (1989, p. 72) 稱為 ampersand 曲線

正如 Gray (1982) 指出的那樣,“28 條雙切線曾經是,並且仍然是,一個令人愉快的話題。”

TrottCurve

Trott (1997) 隨後給出了具有 28 條實雙切線的優美對稱四次曲線

 12^2(x^4+y^4)-15^2(x^2+y^2)+350x^2y^2+81=0

如上圖所示。


另請參閱

Ampersand 曲線, 雙切向量, 克萊因方程, 普呂克特性, 割線, 所羅門封印線, 切線

使用 探索

參考文獻

Cundy, H. 和 Rollett, A. 數學模型,第 3 版。 斯特拉布羅克,英格蘭:Tarquin Pub.,1989 年。Frame, J. S. “27 條線和 28 條雙切線的群的類和表示。” 安. 數學. 純粹與應用. 32, 83-119, 1951 年。Gray, J. “從一個簡單群的歷史來看。” 數學. 智慧. 4, 59-67, 1982 年。轉載於 八重道:克萊因四次曲線之美 (S. Levy 編輯)。紐約:劍橋大學出版社,第 115-131 頁,1999 年。Plücker, J. 代數曲線理論:基於解析幾何的新處理方法。 柏林:Adolph Marcus,1839 年。Shioda, T. “魏爾斯特拉斯變換和三次曲面。” 通訊. 數學. 聖保羅大學 44, 109-128, 1995 年。Trott, M. “將 GroebnerBasis 應用於幾何學中的三個問題。” 數學教育研究. 6, 15-28, 1997 年。

引用此文

Weisstein, Eric W. “雙切線。” 來自 Web 資源。 https://mathworld.tw/Bitangent.html

學科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