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迴序列 ,也稱為遞推序列,是由求解遞推方程生成的一系列數字
,這些數字透過整數
索引。遞迴序列的項可以用多種不同的符號表示,例如
、
或 f[
],其中
是表示序列的符號。
後期項是從早期項推匯出來的序列的想法,隱含在數學歸納原理中,可以追溯到古代。
對於線性遞推方程,例如遞推式
(其中 )生成斐波那契數,可以求解序列的第
項的顯式解析形式。一些特殊型別的遞推方程對於特定引數具有解析解,但通用引數的解尚不清楚。這種型別的一個例子是Logistic 方程
它僅在 、2 和 4 時具有已知的精確解。如何求解通用遞推方程以生成遞迴序列的項的顯式形式尚不清楚,儘管計算機通常可以用於透過暴力計算大量項(結合更復雜的技術,如快取等)。
從歷史上看,斐波那契數 (左上圖)是最著名的此類序列之一,比列昂納多·斐波那契在 1202 年的發現早了一千多年,大約在公元前 200 年出現在 Pingala 的著作中(Wolfram 2002,第 890-891 頁)。在 1800 年代後期和 1900 年代初期,對數學基礎的研究導致了所謂的遞迴函式的正式定義。然而,對可能行為型別的系統研究顯然直到 Wolfram (2002) 的工作才開始進行,除了少數孤立的序列,例如 Hofstadter 的 Q 序列 Hofstadter's Q-sequence
在 1979 年(右上圖)和 Hofstadter-Conway $10,000 序列
在 1988 年(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