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笛卡爾最初使用“虛數”一詞來指代今天所知的複數,但在今天的標準用法中,“虛數”指的是複數 ,其實部為零(即,使得
)。為了清晰起見,這樣的數字最好被稱為純虛數。
一個(純)虛數可以寫成一個實數乘以“虛數單位”i (等於平方根 ),即,形式為
。
在小說達芬奇密碼中,角色羅伯特·蘭登開玩笑說角色索菲·訥韋“相信虛數 因為它幫助她破解密碼”(Brown 2003,第 351 頁)。在艾薩克·阿西莫夫的短篇故事“虛構”(1942)中,古怪的心理學家坦·波魯斯透過在描述其心理學的方程中使用虛數來解釋一種神秘魷魚的行為。選集虛數:奇妙的數學故事、消遣、詩歌和沉思選集(Frucht 2000)包括許多其他涉及虛數的作品。